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军工帝国> 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计(2 / 5)

你要问有没有,那肯定有,就像人离开了空气活不了一样,朝廷离开了这些部门也运转不了,但是,要问功绩,一点都没,他们还真把自己当空气了,维持朝廷运转就行了,一点都不思进取。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大明的崛起不能光靠兵部和工部,那样等于单腿在前行,根本就走不快。

怎么办呢?难道把他们全撤了,换上这两科的进士?这样肯定也不行,整个大明光六品以上的官员恐怕就不下一万,而这两科的进士才六七百,连个零头都不够,再说也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一无是处,大环境使然,他们只是随波逐流而已,说不定换个积极进取的大环境,他们当中有的人会比毕懋康、宋应星等人还厉害。

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头疼,这几年朱慈炅一直在发展军工,整顿军队,要说政治手段,他还真没研究过,这吏治怎么整顿,他想了几天都没想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

正当他为此头疼不已时,事情却突然来了个大逆转,这天他正在私人书房胡思乱想,外面曹化淳突然来报:“启禀皇上,吏部尚书杨嗣昌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求见。”

朱慈炅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吏部和都察院不都是管官员的吗,这个吏治怎么整顿他们应该清楚啊!于是,他迫不及待的跑到御书房,把两人召了进来。

没想到,他还没来的及提问,杨嗣昌反而问起他来了,这杨嗣昌一走进御书房便一本正经的行礼道:“皇上,京察大计今年要办吗?”

朱慈炅闻言一愣,什么京察大计,他不知道啊!不是他读书读的少,实在是他父皇死的早,根本就没教过他一点当朝为君的事情;他的老师徐光启又被他使的脚不沾地,根本就没时间教导他,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清楚!

当皇帝当成他这样也是够奇葩的了,要不是他有后世的史书为鉴,提拔的都是些忠臣良将,估计现在朝廷已经乱套了,还好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对朝政的掌控力度不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