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锦衣当权> 第四百五十三章:定首辅(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三章:定首辅(一)(1 / 5)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