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 第十三章 殷商式谈判和玛雅式谈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殷商式谈判和玛雅式谈判(1 / 7)

当舌头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用牙齿。

《孙子兵法伐交篇》

谈判作为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因应各地不同情况发展出许多别具独色的运作方式。一些文明把谈判视作武力的代替品,比如二战初期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一些文明把谈判视作武力的延伸,比如二战中期的德国人;还有一些文明干脆认为谈判就是武力,比如整个二战期间的日本人。

迄今为止,唯一真心实意把谈判当作谈判本身的文明只有十三世纪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地区的土著部落。他们觉得谈判有许多优点:省时、省力,而且谈判代表除了舌头以外的器官都很好吃。

攸侯喜指挥官所熟知的谈判方式,是殷商长期以来对付北方民族和内乱时长期发展出来的,具有强烈的农耕文明特征。这种谈判方式的要旨就只有四个字写成甲骨文是四个字那就是兵不厌诈。殷商时代最为杰出的公共关系专家伊尹还特意为谈判人员总结了谈判的三大原则:

1、不要让对方猜到你在想什么。

2、不要让自己人猜到你在想什么。

3、尽量也别让自己猜到自己在想什么。

5、这个所谓的谈判三大原则,其实还有第四条,但却标记为第五。

殷商式谈判的精髓就浓缩在以上三条/五条原则中,其中最后一条最为重要,它是难以捉摸的一个典型范例。事实上,谈判的过程和技巧并不重要,殷商人崇尚的是结果论,谈判人员不需要在谈判桌上取得什么进展,他们只要尽量把谈判拖延到殷商大军赶到现场以后就算完成了工作。

要知道,殷商文明周围环伺着不友好的邻居,在大军到达之前,他们什么条件都不会接受;在大军抵达之后,他们什么条件都接受。

攸侯喜指挥官窥探完纽文城邦以后,悄悄回到了临时营地。他把正忙着把齐的私房话传遍整个军团的夫荣叫过来,又挑选了伊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