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将血>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质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质询(2 / 5)

质问之下,他再也无法安坐于位,脸色涨红的站起来躬身道:“下官才疏学浅。有负朝廷所托……”

赵石哼了一声,摆手道:“河洛民生凋敝。一路上田野荒芜,我看春耕肯定是误了,韩大人回去之后就是户部侍郎,给河洛饥民送粮草,正得其便啊……”

话头是越来越硬,即便韩聪出身河间韩氏大族,又做了一任封疆大吏,在这样的职责面前,这汗也冒出来了。

这指责对不对?对也不对,河洛的情形就是这般,去年战事闹的太凶,河洛几乎等于遭了一次天灾。

这个冬天太难熬了,河洛上下,从布政使到各地官吏,面对的都是一个大大的烂摊子,匪患,饥民,这两样就是河洛去年冬天的主题。

焦头烂额之下,好不容易将冬天熬过去了,没闹出更大的乱子,但情势没有多少缓解,更加严峻艰难的春天到了。

**胜于天灾,这个道理已经成了河洛上下的共识。

河洛青壮在去年的乱事中,十去三四,这对社会生产结构造成的伤害,远非简单的数字可以描述。

春耕,怎么还能保证春耕?种子是向朝廷要的,人力勉强够用,但耕牛,农具,甚至是水源,向什么人要去?

就像偃师,十室九空之下,别说耕种了,即便是赈济都不用了,那里的田地,也只能荒着,就像汝州,一战过后,汝州百姓都被周军迁去了两淮,百里之内,都不见人影,如同鬼蜮。

长水,永宁,渑池等地,情形其实还要好的多,但那会儿民乱闹的如火如荼,就算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这些地方的匪患,在战后却是猖獗的厉害,还好,知道晋国公要来,着实梳理了一番,不然的话,这位国公爷所见所闻,还要糟糕十倍不止。

在赵石口中简简单单一句话,但搁在河洛,是真没有办法,千头万绪之下,韩聪很想问问,换了晋国公你,又能怎么样?

但能这么问吗?显然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