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乱世宏图> 第三章 抉择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抉择 (二)(2 / 7)

令符彦卿连日来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自己高坐于龙椅上,接受天下豪杰大礼参拜的模样。然后他可以内修文治,外炼强兵,南下扫荡淮扬湖广,北上收复……

北上还是算了吧!刘知远若是兵败邺都,赵延寿和杜重威等人必然会借助契丹人的力量大举南下。自己能取得的最好结果,就是彻底放弃太行山以东,澶州以北,与辽国从此以黄河为界,约为兄弟之邦。那样的话,自己跟石敬瑭又有什么分别?

历史上,引外族为强援,取得天下,然后还能被后世称颂的豪杰并不是没有。当年的唐高祖李渊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虽然他向长安进发之时,也曾求肯突厥人的大力支持。立国之后的头几年,依旧没少向突厥人送上孝敬。可李渊却有一个六亲不认的好儿子李世民。即位后没多久,就将突厥打得一溃千里,彻底洗刷了父辈之耻。

想当年,石敬瑭卖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心里头未必不是想效仿当年大唐高祖李渊。然而石敬瑭自己的本事,与李渊相差了却不是一点半点。至于石敬瑭的继任者石重贵,如果能及得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根脚指头,也不至于落了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凭心而论,符彦卿认为自己的本领和人望都未必亚于石敬瑭,但自己的大儿子,唉,能比上石重贵一半的本事,就已经老天爷开恩了!

同样是连日来,只要想到自己的长子符昭序,符彦卿心中的豪情壮志,就瞬间化作一滩冰水。“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昔日刘禹锡在蜀先主庙前的一首诗,不知道戳中了多少英雄豪杰的痛处。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你再有本事,再壮志凌云有什么用?正所谓人到七十古来稀,自己今年已经五十开外,无论精神体力都日渐衰退。即便能当了上皇帝,又能治理国家几年?而一旦自己西去之后,儿子昭序像石重贵一样守不住祖业。符家想要再后退一步,如现在一样做个地方诸侯,恐怕也毫无可能了!!(注2)

是冒险将符家带上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