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超级电力强国> 169 大北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9 大北窑(2 / 3)

帮了组织,把下岗同志给忽悠进来了事了。

也许是良心上的自责,又也许还有其它想法在作怪,张逸夫突然问道:“王局长。二修厂是不是停工了?”

“没完全停,但完全没效益了。”

“厂址在哪里?”

“远着呢,大北窑那边,东三环路还得往外,不是什么好地方。”王守寅随意应付道。

王守寅觉得那不是个好地方,可听在张逸夫眼里完全不一样了。

建国后的蓟京,一直处于一个长时间的扩张之中。最开始所谓的蓟京城,只有四个老城区,也就是明、清时代用一座座城楼包起来的城区。出了城,就算是郊区,不再是好地方。后来。二环路建成了,围着四个城区这一座座城楼,把老城套了起来。有了路,城就好发展了,因此围着二环路,城市开始渐渐向外扩张。二环外也开始有了城的样子,但在当时的老蓟京人看来。外面依然算不上标准的“城。”

再后来,二环外围的扩张也赶不上城市的发展了,政府不得不在更外面的地方修路,在相对繁华的南北东三段修建了大路,由于是在二环外的三条路,便被人称为三环,直到八十年代才补上了西段的环路,把大三环串在一起,称为了真正的一个环套在了地图上,套在了二环外。

可以想象,对这会儿的老蓟京人来说,二环外都算远了,那偌大的三环外,虽称不上荒郊野岭,但绝对不是什么好地方。

即便是在身为领导的王守寅眼里,三环路也是郊区与城区的分界线,里面是城,外面是郊。但张逸夫可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别说三环,二十多年后已经修到七环了。

而且现在的三环,就算再往外扩十几公里,在将来也算是城,地地道道的城,因为蓟京已经几乎没有郊了。拿最直观的数据衡量,王守寅所说的大三环外,将来的房价每平米5万起步,上不封顶,完全与现在所谓的城区平起平坐。

再退一步,大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