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玄幻魔法>烽皇> 第十二节 变化,积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节 变化,积累(1 / 5)

这既是淮右军的优势,也是淮右军的劣势。

优势是通过这种变革性的训练方式来实现了淮右军这种本身在中原江淮这片土地上还排不上号的军队质的飞跃,使得淮右军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尤其是像第一军这支又历经了蚁贼围城战和蔡州军来犯防御战两战洗礼的军队,已经具备了和这片土地上任何一支强军抗衡的实力,而第二军、第三军的成长速度一样惊人。

但劣势一样明显。

虽然淮右步军的平均实力提升很快,但是这种平均实力主要是体现在防御作战上。

由于在中高层武将军官上水准略逊一筹,使得淮右步军在野战中突破溃敌、攻城战中攻坚克难的点上能力就有所不足了。

特别是像后期大批军士都是从颍亳寿三州的流民中招募而来,基本上都没有武道根底,这种士卒通过训练遵章守纪整齐划一没的说,但是一旦面临强敌需要军官率先垂范锐身赴难时就比较棘手了。

举个简单例子,两军野战对阵,同样两个都或者两个营对阵,对方的营指挥使、副指挥使和都头这一级别的军官技高一筹,武道水准更强,双方冲锋对决,一方多名军官可以冲阵斩将,另一方军官素质略逊不敌,就不得不用更多的士卒组合来应对,可能就会造成这一方更大的损失,在正常情况下,胜负天平自然就会向军官水准更高的一方倾斜。

这也是目前淮右军战力提升最大的瓶颈。

之前江烽不遗余力的从大梁招募老卒和基层军官,但是一来数量本身有限,真正高水准的军官流失在大梁民间的也并不算多,二来随着淮右军军力的迅猛膨胀,从一军迅速扩张到五军,其对队正(队副)、都头(副都头)、指挥使(副指挥使)这一级别的军官需求量就更大。

而从最初的固始军到现在的淮右军通共也不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历程,这支军队自己培养出来的军官显然是难以满足的,哪怕有白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