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玄幻魔法>烽皇> 第二百八十三节 破釜沉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三节 破釜沉舟(1 / 5)

杨公演沉默不语。

江烽无论是在关中还是大梁都留得一副好名声,这让父亲也是又嫉又恨。

包括杨公演在内,都觉得江烽这厮假仁假义做表面文章的手段实在太高了,能同时赢得关中李唐和大梁方面的认可,现在更是“倾心”,不得不承认要些本事。

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那家藩阀不干?但玩得这么顺溜,如此漂亮,又有几人?

偷袭寿州,难道是光明正大的?

吞并庐州,难道不是趁火打劫?

徐州又何曾招惹了他,不一样悄然无声的兵临城下?

至于对平卢一战,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可这斑斑劣迹似乎都被美丽的光环给遮掩了。

夺寿州,称是应郑氏之邀;袭庐州,是防止徐知诰这个背主之徒对吴杨一族不利;进兵徐州和兖郓,更是救民于水火;拿下平卢,那也是平卢先犯了海州。

总而言之,江烽真正做到了“仁义之师”、“正义之师”,谁能看得到他在庐州挥舞屠刀对付那些不服从的士绅,又有谁知晓他对敌军阵营的将领们百般收买?

好名声的确还是大有用处的,否则李唐也不会把李瑾嫁给他,而大梁和徐州、兖郓那些将领们也不会对徐州的招揽趋之若鹜,而己方对关中九公卿家族的热情却始终被对方无情的拒绝,可恨可恼。

好名声的用处还不止于此,无论是谁要对他不利,似乎都要承担起一些道义上的责任。

就像袁氏屡屡对徐州动手,但是毫无例外都是受到了李唐的反对,虽然这种反对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但是在袁氏内部尤其是一些文臣武将心中始终还是有些忐忑和不愿,这种心态慢慢积淀下来就会成为一种阻力。

杨文昌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儿子的感触,自顾自的道:“江烽这厮现在已经成了气候,连沙陀人都不敢轻言对他动手,某也在想,若是沙陀人真的与蔡州联手灭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