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重生燃情年代> 第472章 假冒伪劣产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 假冒伪劣产品(2 / 4)

同样的道理,亚细亚作为民营企业,如果它的‘利益驱动’,远大于‘风险’,那么卖假货,完全是可能的,并且是一定的。

马克思讲得十分到位,有200%的利润,资本家就能够践踏人世间的一切道德和法律,微笑服务能赚钱,资本家就微笑,跪下能赚钱,资本家会毫不犹豫的下跪,如果卖假货能赚更多的钱,那么很显然,资本家当然会卖假货。

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能导致卖假货---资金不足。

梁一飞本人对于亚细亚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上辈子记忆里,商场就是百货大楼、万达这样的存在,这辈子,他又不常逛商场,需要什么直接花钱都能买到,在他面前,没有所谓的紧俏货这么一说,所以自然不会刻意的去关注一个跨省的著名商场。

今天陪着袁欣然逛仟村百货一整个下午,听她说了一些关于亚细亚发展的情况。

亚细亚虽然很有名气,但是也就在93年的时候,还仅仅局限于豫省一地,不过两三家商场而已,从一两年开始,忽然改变稳扎稳打的策略,飞快扩张。

扩张这种事,是需要钱的,更何况是商场这样的大型项目?疯狂扩张的背后,需要海亮的资金来支援,修建商场前期投入巨大、运营商场更需要持续投入,而商场这种经营性地产,回本的速度在最初并不算快。

一个商场,就把温玉春这样曾经半只脚踏入滨海市顶级老板行列的人都彻底拖垮了,亚细亚集团才成立几年?即便是在本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它能有多少资金来支持扩张?

更何况,它走的是自营自销的路线,囤货的资金就要吓死人。

这种大策略之下,贷款当然是必须的,那么亚细亚会不会在别的方面想一些‘歪点子’?或者说,对某些不太合规的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都是未知之数,最起码都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如何让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事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