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圣祖> 第一一三章 静待时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三章 静待时机(2 / 5)

当然,朱常洛这一朝时间有点短,仅仅才一个月,只是现在没有人知道罢了。

皇帝继位后,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同时确认朱由校皇太子的地位,这都是常例,无可辩驳。就算有人不同意,也无法反对,太子登基,太孙自然晋级太子,这是先帝的遗旨,无人能够动摇。

在登基之后不久,朱常洛再发旨意,罢黜天下矿税,召回外派的太监,这道圣旨一出,举国欢腾。

当然,这么说是有点夸张,欢腾的也不过是地方上的那些土豪士绅罢了,他们在乡间有田土势力,在朝趟有亲族官员,民间的矿山自然都是他们的盘中餐,万历收取矿税根本就是在他们身上挖肉,如今罢黜,怎能不欢喜。

民间士绅地主欢喜,朝堂上自然阿谀奉承之词如泉涌,不论是齐楚浙三党,东林党,亦或是宣昆二党,皆都上表大赞,言称皇帝英明。

这些夸赞之词,自然让一直受到压抑的朱常洛兴奋不已,高兴的咧着大嘴,后槽牙都露出来了。兴奋之下,我们老师的朱常洛同志再接再厉,又连续颁布了几道诏书,饷边防,补官缺。

这下收获的更大了,不是婉转的民间人士风奉承,而是直接赤裸裸的是文武百官的拍马屁了,饷边防直接从大内银库中调出两百万两白银,发给九边,甚至还给了五千两的运费。

如此丰厚的饷银,整个大明将门,不论官职大小,都能从中大捞特捞一笔,相比之下,那点阿谀奉承之词就算不了什么了。皇帝获得了声誉,武官获得了实惠,简直天作之合。一点都没有人去关心那两百万两白银是否发给了士兵,是否巩固了边防。

武将之后是文官,补官缺直接牵扯到他们的利益,尤其是东林党,借着这个机会,他们再次卷土重来,大喊一声“俺胡汉三又回来了”之后,迅速占据朝堂一隅,和三党对峙。

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在位仅仅一个月,但因为他的这几项举措大大有利于文官,因而在史书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