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圣祖> 第四七五章 高考出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七五章 高考出世(2 / 5)

要是官,具体的形式大明人不会在意。

“陛下,老臣以为不妥。”不过,徐光启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天启二年陛下下旨,让天下所有举人都来京师参加殿试,而后全部征召了所有的五万名举人,此时天下间,除了年迈之外,并无任何一名闲赋在家的举人。”

说到这里,徐光启有些怪异的看了眼皇帝,前宋三大问题之一就是冗官,然而,前宋科举不如大明发达,人数也不及大明,陛下这五万人一征召,从官员数量上来说,已经是远超前宋了,甚至地方还大量征收了很多秀才作为行政力量不足的补充,然而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各地还是频频传出人手不足的问题。

老师不足,警力不足,乡镇的官吏不足,执法人员不足,御史不足,法官不足,这样的问题经常被底下的知府县令反应上来,让徐光启十分头疼,全天下的举人都已经征召了,人手再不够,从哪里补充?

天下读书人远胜于前朝,然而却人手不足,远无冗官的问题,真是奇哉怪哉。

收回自己的眼神,徐光启继续说道,“故而,此时在秋闱之前,是没有人报名参加春闱的。只有等秋闱结束,除了成绩,定了举人功名,才有人参加来年的春闱。今年参加秋闱的这些秀才,大部分都是新科秀才,年纪都很小,若是陛下分科考试,考察其他内容,怕是以他们的阅历和学习时间,没有这个精力涉猎其他。”

整个大明,以朱由校的权力分散和专一程度,五万举人是根本不够的,大量年纪较大,成熟稳重的秀才也被征召了进去。反正以大明最新的规定,秀才、举人、进士三种功名虽有高下,但并不影响仕途的升迁,若是有能力,就算做到首辅又如何。

这样的规定很是打动了一些屡试不第的秀才,让他们积极投入到了官场当中,勤劳刻苦的办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就涌现出来一大批的优秀人才,而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已经做到了县令的位置,他接任的,正是阎应元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