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228【铁杆书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8【铁杆书迷】(2 / 4)

陈修和笑道:“周先生也是因势利导,主要还是我北伐部队军威所慑。”

“你不懂,”常凯申叹息说,“易帜一事,美国人和日本人在中间动手脚,张汉卿压力很大,我的压力也很大。张汉卿是内外交困,想说服他做出决定,是非常艰难的。”

陈修和说:“校长,我倒是想起一件趣闻。”

“什么趣闻?”常凯申问。

陈修和笑着说:“周先生的新书《菊与刀》一出版,张少帅直接订购了5000册,说是要让东北的文武官员全部熟读此书。”

“是什么书啊?值得张汉卿那么重视,你给我找一本来看看。”常凯申对此颇为好奇。

当天下午,陈修和便送来本《菊与刀》。

常凯申翻开来一看,顿时知道张学良为什么让东北当官的熟读了。他闲得无聊,把此书当做消遣作品,越往后面读,就越感到震惊。

周赫煊版的《菊与刀》,在原著的基础上改动很大,超过一半以上的内容都不相同。

第一章总论日本民族性,第二章将战争中的日本人,第三章讲生活中的日本人,第四章讲日本起源,第五章讲唐宋两代对日本的影响,第六章讲明朝时候的日本,第七章讲日本的大陆策略,第八章讲日本对台湾、山东和东北的企图,第九章开始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企图,第七章讲中日开战后的可能情况,第八章讲日本的国际外交形势,第九章讲日本的劣势,第十章中国对日本的优势。

整本书前面三分之一讲事实,中间三分之一预测未来,最后三分之一分析两国国情。

一旦中日开战,这本书几乎可以成为指导性学术著作。

但日本真敢全面侵华吗?

常凯申对此表示怀疑,他觉得周赫煊太过危言耸听,日本最多图谋东北而已。

但不管是不是危言耸听,《菊与刀》的论述确实极为精彩详实,而且还具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