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770【抢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70【抢粮】(3 / 4)

四川是真的遭灾了。

返回重庆后,周赫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立报》搜集的四川灾情,包括人吃人的内容,寄快件空运给南北各大报纸。国党系报纸肯定无法刊载,但像《申报》、《新闻报》、《益世报》等民间报刊,却愿意帮忙刊登此类新闻。

不仅如此,一些外地报社记者,在得知灾情惨状后,甚至愿意自筹路费前来四川采访。

总部搬迁到武汉的《非攻》杂志社,最新一期用12页内容专门报道灾况,并留下杂志社地址,以“周赫煊”的名义向民间吸纳捐款。

同时,周赫煊以个人名义,联络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红十字会,在三省沿江城市设立川灾赈济点。周赫煊拿出50万个人捐款,并协同民间捐款一起购粮,把外省粮食走水路运输入川。

毕竟美国那边路途遥远,而四川灾民已经等不及了。

接下来,周赫煊开始奔走于川东各县市,考察确定购地建房事宜。

由于四川连年征战和灾荒,空出的荒地越来越多,甚至当地的富绅都懒得开垦无主之地,因为军阀收税太他妈恐怖,一收就是一二十年的税,最离谱的已经收到了80年后。

如此情况之下,四川的富农、小地主,乃至于中层地主,那日子都是相当难过。

套用《甲方乙方》里的一句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刘湘能够从四川诸多军阀中异军突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税比别人收得更低。特别是20年代末期,刘湘把重庆作为老窝来经营,市长潘文华一口气废掉了几十上百种苛捐杂税,让刘湘的大本营迅速安定富裕起来。

到十月初,周赫煊已经选定重庆周边各县30余处荒地,共计8万余亩,全都用白菜价买到手。

甚至,当地百姓听说周赫煊要买地,一个个闻风而来,愿意把自家的耕地低价出售。那些耕地由于过度干旱,已经全部板结硬化,根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