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二百一十九章 继续忽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九章 继续忽悠(1 / 7)

崇祯皇帝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是一个圣明的皇帝。

为了不让唐王世孙朱聿健去哭孝陵,崇祯皇帝不得不答应了朱聿建的要求——封国的丞相及太尉由大明朝廷朝廷指定。如果藩王有自己中意的人选,也要先经过大明朝廷或者说皇室的认可才可以正式上任。

至于以后其他置换封地的藩王,也一如唐王一系的例子,不会任由藩王自己决定丞相和太尉。

当然,除了这么一条之外,崇祯皇帝决还是遵守自己前番说过的话——国内一切事务,皆由藩王一言而决。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的牙齿能当金子使,但是唐王世孙朱聿健可就是一边儿心里滴血一边儿骂娘了。

可以说,朱聿健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温体仁那王八蛋和崇祯小皇帝真是唱的一手好双簧,君臣两人如今算是把自己给逼入了死角了。

可以预见,只要今天的事儿传了出去,大明朝堂上下都会夸赞自己是个贤王。

然而在所有的藩王之中,自己算是臭了大街了。

自己今天说的话,可以说是给以后所有愿意置换封地的藩王们先挖了坑,到时候自己唐王一系除了抱紧大明本地朝廷的大腿,便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对于以后的藩王们来说,自己国中丞相和太尉的任命权被交了出去,心里肯定不爽。

而朝廷上则是可以大大的舒了一口气。只要控制好丞相和太尉,就不用担心以后藩国们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一如汉孝景皇帝时的七王之乱,之所以没有变成八王之乱甚至于九王之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淮南国和齐国的丞相、卫尉是心向长安的,在齐王和淮南王还没有发动叛乱之前,就已经先行一步控制了军队,否则还有的孝景皇帝头疼,甚至于大汉朝的历史会不会在景帝时就先拐个弯也未可知。

崇祯皇帝的心中正暗自高兴,盘算着该给温体仁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