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女频综合>农门药香> 第103章 买个盐都麻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买个盐都麻烦(1 / 4)

第103章 买个盐都麻烦

唐天昊抬手刮了一下云岚的小鼻子,“傻愣着干嘛,你那五两银子没送回去,不就是留着买炮制附子的工具吗?”

合着他全都知道了。唐天昊,你这么聪明你爹知道吗?

“你厉害!”云岚嘟囔一句,嘟着小嘴道:“我就要一个甑子和一把切刀,还有两担盐。”

“两担盐?”唐天昊一愣,抬手摸了摸云岚的额头,“小蠢货,两担盐从商家那里买,你预算的一两银子怎么够,还怎么买别的东西。”

“一两都不够吗?”云岚愣住了,“那还能去别的地方吗?”

唐天昊噗嗤一笑,“如果要去便宜的就需要盐引子,你难道不知道去盐场子买一担以上的盐,都需要去衙口子开盐引子吗?”

呃?买得到的又太贵,便宜的又钱买不到,这是什么道理?

云岚一愣,回想了一下历史书,好似从唐宋开始,盐就是国家最为要紧的资源,基本是国家统一销售,商家得有了盐引子,再能买卖盐,不然就算买卖私盐,是要坐牢的,严重的还会被杀头。

特别是明朝严重,都是按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

云岚还记得在《明史·盐政议》指出,当时的盐业内资本非常集中,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这还不算私盐的交易额。

要知道,明王朝每年全国的税收总额平均不过‘一千万两’。盐引“一本万利”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明朝时期,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百姓买点吃的盐,都是次品吧,好的青盐都送到朝廷和大官的手里了,听说用来漱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