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铁血中唐> 第四百八十五章 英烈祠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五章 英烈祠风波(1 / 5)

第四百八十五章英烈祠风波

在离卫州北方十余里的地方,有一片绵绵起伏的山岗,山岗上下,很整齐地排列着许多新墓。每座新墓的式样都相同,两米长、一米高,墓身用石块镶嵌,前方有块米高石碑,上面记录的字有多有少,有些石碑甚至只有刻着:“卫州某某营某人之墓。”

这里是卫州的英烈祠,在下面官道的正前方,是一座牌坊式的大石山门,一坡石阶直上,两边有些房屋,上面有一座铺满石块的大型广场。在广场中间,竖立着一块几十米高的石碑。正面只有“英烈祠”三个字,出自李豫的手笔。

正面这几个字修改过几遍,从卫州官员定的“卫州英烈祠,”到李豫定的“大唐英烈祠。”最后何浩然一番话将他们说服:

“在我大唐的土地上,这本就是我大唐的英烈祠。但上面的人不一定是我大唐人,以后可能有土蕃、回纥等等一些深明大义之人。他们为我大唐作出贡献,也是我大唐的英烈。但人家毕竟不是大唐人,加上大唐二字显得有些排外,干脆就叫英烈祠。”

何浩然抄袭的那首曹松《己亥岁》刻在后面,可能认为李适再过几天就要登基,李豫将提笔权让给他。他比李豫要认真得多,李豫的英烈祠那三个太大了,只写了三个大字,让石匠照样子雕刻。

他没有那样做,在搭建好的木架上写了三天,才将这二十八个字写完,认真的精神让不少人感动。更让何浩然后悔,早知他如此认真,就劝李豫将正面那三个字也让他一并写下来。

在正对着大石碑的后面,有一座三十米高的大楼,楼高五层,长五十米、宽三十。里面除靠门的方向,三面都有数十层架子,架子用指厚的玻璃制成。上面摆放着一块块三指宽、巴掌高的木牌。每一个木牌对应一个战死的将士。

此时在这座英烈祠中挤满了人,最前方是李适和王茹慧,后面是他的子女,再后面才是何浩然等一大群官员将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