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283章 反诗、首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反诗、首映(3 / 4)

西自东,被秦-凤-穗线和凤-奥线两条干线连接。

无论是从赚取文化值的角度,还是满足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朝廷都应该向他们提供电影播放设备。

理论上,1865年其实已经有现成的放映装置了。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发明“活动视盘”。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霍尔纳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之后又有两个执拗的美国佬,争论“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并为此打赌,最终创造了胶片带技术。

当然,电影真正成为大众的文化娱乐产品,还要到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发明。

到慈禧驾崩的时候,黑白电影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美国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

这简直是一个令任何一个清朝人都会绝望的数字。

朱富贵采购的【1910年代德国怀旧复古电影机大型35mm胶片放映机】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不过既然是搞文艺***,朱富贵肯定不会从默剧开始,而是起手就是配合留声机,制作1920年代才出现的有声电影了。

总而言之,朱富贵推出的电影四件套:放映机、胶卷带、留声机、大荧幕,其工艺水平和放映效果还远不如后世乡村老年广场上的露天电影。

甚至由于不是放映机自配播音器,偶尔还会出现音画不同步的情况。

不过无论怎样,大明的电影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先进了。

而且正是因为原始、简单,所以容错率也高,设备也容易运输。

朱富贵采购的一共200套放映设备,通过电路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境外。

其中富贵宫预留设备2套,凤都大剧院三个厅各有设备2套,厂矿企业按照人数各分配1-2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