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影帝重回十八岁> 262、寒山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2、寒山寺(2 / 4)

华夏十大名寺。

古代可没有今天这么便利的宣传渠道,更没有什么旅游区的宣传,人们去一些名胜古迹,更多就是靠这种诗词。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仙让庐山红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让滕王阁红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能传到霓虹国,到现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霓虹国的小学生都耳熟能详,就像华夏小学生对‘床前明月光’这么熟悉,靠的当然不仅仅是这首诗,还有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得。

就是说出“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这番《寒山问拾得》名谒的高僧。

唐代,寒山和拾得穷困潦倒,最后寒山病逝于枫桥寺,而拾得,则东渡到了霓虹,在那个文化贫瘠之地,拾得潜心弘扬佛教,很快风生水起,成为当地的一代宗师,影响巨大。

拾得不忘助铁哥们一把,在宣传寒山上卯足了功夫,使得霓虹不仅有了“拾得寺”,还有了“寒山寺”。

由于寒山诗的意境闪烁着悲哀的生命体验和透彻顿悟,很符合霓虹人的民族特点,就像那句“只是忍他、让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如何”。

一个忍字,贯穿霓虹国历史千年。

跟这样的人文相契合,很快就让寒山和拾得成为了他们的文化偶像,而他俩的诗,在霓虹国被归纳成了“寒山诗”。

就像很多文化艺术家,很多都是逝世后,才意识到他们的价值,寒山也是如此,病逝之后,才发扬光大,就连他圆寂的枫桥寺,也改名为寒山寺。

又过了几十年,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传千古。

而寒山寺和寒山诗,也在霓虹国大放异彩。

寒山在霓虹国出名之后,霓虹国的学者来华夏寻找寒山人生和诗作的踪迹。

可以说,寒山在霓虹国的政治、社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