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一寸河山一寸血3·落日孤城> 第二十七章 “红苗”登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红苗”登顶(1 / 9)

张冲的动作算是快了,可当他将防务交给于学忠,率第184师强行军赶到禹王山下时,发现还是晚了一步。

第182师又被赶下了山!

正如张冲所料,矶谷师团这次确实是冲着禹王山来的,在小树林里集中的不光有大部队,还有足量的炮弹。

坦克开不上山,炮弹总还可以打上去的。

禹王山是一座小山,针对这一特点,矶谷采用了“红墙战术”。

开始先试射,等炮弹落地时,就看见山顶燃起点点白烟,然后炮火逐渐向前后左右延伸,最后整座禹王山都陷入硝烟之中,完全看不出山的形状了。

这就叫做“红墙”,如果你不想死在“墙”里面,那就得乖乖地从里面退出来。

第182师早已是残破之师,哪里顶得住如此猛烈的炮击。张冲也知道硬碰不得,所以赶紧请求第五战区进行支援。

白崇禧亲自调度,把所能控制的特种部队全都调了上来:以重炮压制日军炮兵,以野炮封锁禹王山通道,以战防炮直接击毁日军坦克。

围绕着禹王山,白崇禧与矶谷面对面地大打“洋仗”,也就是货真价实的炮战。

随着“红墙”逐渐消失,“红苗”就可以登场了。

日本人除称滇军为“猴子兵”外,还另有一个不恭的称谓:蛮子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支部队里面有许多来自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官兵,张冲本人就是彝族人。

西南彝族苗族在古书中出现的身份是“蛮部”,或曰“红苗”。这里出“蛮子兵”并不稀奇,清代文人戴名世在《纪红苗事》中说,“红苗”不分男女,行步山岭个个健步如飞,连马都追不上,普通的棘刺毒螯更不能伤得分毫!

这算是一般的,“红苗”还善于攀岩。

他们只需把手和脚收回来,缩得像个刺猬一样(“但敛手足,缩身如猬”),然后一跃而出,只是吸气换气的工夫,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