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的第三帝国> 444.第444章 444差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4.第444章 444差距(2 / 5)

反应迟钝的主要原因就是除了装甲部队之外,其他部队的调动速度确实不如本土作战的英国军队。

同样,作为一直不太被重视的大口径火炮部队,因为重量体积的问题,以及炮弹的惊人消耗量,被放在了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毕竟在登陆滩头有海军的火炮支持,内陆上有飞机作为弥补,火炮的重要性就只能被忽略不计了。

所以在2月20日时,德国才有两个团的150毫米口径火炮作为支援单位被部署在英国本土,而且这两个团缺乏牵引车辆以及炮弹,作战能力非常有限。而腓特烈火箭炮的数量倒是不少,不过因为弹药倾泻速度太快,又车炮一体而拥有较高的机动能力,成了不舍得使用的镇宅之宝,只能在关键时刻在关键地点上使用。

因此,让英国人能够在夜晚打响反击作战,甚至如同开了外挂一般取得一定战果的原因,相信大家也就都清楚了。作为德国炮兵的补充存在的德国空军对地攻击机部队无法投入战场,所以一直被掩盖的炮火短板在夜间就被突出出来,依靠120毫米口径迫击炮和105毫米口径火炮组成的火力构成,与英国大量14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对战,输赢可想而知了。

在白天被德国空军压得抬不起头来的英国炮兵在夜间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德军阵地,而在夜里德国步兵也只能以最脆弱的“直接对抗”方式与英国人一较高下——拿自己的短处去打对方的长处,自然事倍功半了。

另一个导致德国在英国本土作战损失较高的原因,是因为德国进攻部队兵员素质下降。1919年德国国防军被压缩到了10万人,随后经过阿卡多的不断暗中扩充,一直到最后的井喷式爆发,德国国防军总数也不足百万。1938年2月德国国防军(含党卫军)总数超过500万——虽然三分之一还不具备上前线的能力,可是实实在在将100万精锐扩充了三倍,也是不争的事实。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国防军第1师当年是作为装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